记得2003年我还是个小老虎机论坛的时候,,我和同学用双手规规矩矩的放在桌面上,脊背挺得笔直,眼睛定定的看着面前的电视机,里面是“神舟五号”发射的直播画面。那一次,载人航天飞船载着中国的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升入神秘而浩瀚的星空。2011年,我坐在家里,看着“天宫一号”以雷霆万钧之势飞离我们的星球,奔向炎黄子孙共同向往了几千年的月球。2012年,“神舟九号”搭载着三名宇航员,他们打开了那一扇重达20公斤的舱门;中国人打开了太空这个神奇的宝库,我们不可能知道有多少人站立在航天员们的背后,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今日的成就,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无疆的未来。
今天,我与全国八万所中学、六千万师生一起,通过投影屏幕,听了一堂从未经历过的物理课。我是个文科生,从来不曾擅长过物理,也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可以亲眼看到水膜和水球,或是了解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是如何测量体重的。可今天,我们的宇航员老师在距离340千米的太空中,为我们展示了在地球上所不能达到的实验效果,并且生动有趣的解释了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如何测量物体质量;陀螺是否还能绕轴心稳定的旋转。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天空授课,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天空授课。我第一次觉得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过去的十年之间,我们都隔着荧屏,窥视航天的奥秘和宇航员经历的奇特,“神舟”、“天宫”。它们仿佛离我们很近,近到某一天晚上,在北京清澈的夜空中,可以看到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宇航器;可它们又离我们很远,远到我们不能接触到里面的状态和情景。十年之后,我们竟然可以听到宇航员王亚平亲自为我们讲授太空中失重的感受和物理学原理。这一堂课尽管只有四十分钟,但它又一次打开了一扇未来之门。它将我们的身与心、神与形和无数航天人自“东方红一号”发射40余年以来,孜孜不倦的努力与探索紧紧相连。
太空食品中的脱水蔬菜、方便面、压缩饼干,以及最初用来识别宇宙飞船无数精确零部件的条形码,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十年间,从探索地球到奔向月球,从载人航天到多人航天,从出舱活动到天空授课。航天人让中华民族远古流传的梦想成为了现实;而今日坐在直播画面前的赤诚学子,必将再接再厉,将依然未能实现的部分扛起在肩,风雨无阻的探索和前进。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永不黑暗。”我庆幸能有这样一堂课,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太空的奇妙,更警醒我们,探索太空的重任已然要落在我们的臂膀上。
愿有一夜飞度镜湖月,让这“月”不再仅止与梦幻,而触手可及。这一课,这一刻,便是我们扬帆远航之时。
编辑:张薇